领航中国丨龙泉青瓷,从历史走向未来

时间:2022-09-24 17:20:49 | 浏览:1599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宁 俞碧寅 见习记者 林晓晖杭州国家版本馆的青瓷屏扇。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王建龙 摄 编者按: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为反映浙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实践举措,浙江新闻客户端今起在《领航中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宁 俞碧寅 见习记者 林晓晖

杭州国家版本馆的青瓷屏扇。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王建龙 摄

编者按: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为反映浙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实践举措,浙江新闻客户端今起在《领航中国》专栏下推出一批基层典型蹲点报道,展现各地十年来的变革和成就。敬请关注。

一路向南,目之所及尽显苍翠。在碧水青山之中的龙泉,因“绿”而尤为生动。

杭州国家版本馆的青瓷屏扇,让梅子青和龙泉声名远扬;海南消博会上,120多件“国礼级”龙泉青瓷为文化浙江增光添彩;“重启”之中的杭州亚运会,更是不乏青瓷元素……千年青瓷正在迎来新的生长点。

龙泉青瓷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应该好好保护。2007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龙泉考察时留下的嘱托言犹在耳。2009年“申遗”成功后,2700多家龙泉青瓷市场主体、过万名青瓷手艺人乘势而上努力推动传统技艺再出发。

我们循着足迹来到龙泉,在传统文化去向何方、地方产业如何走出地方的思考之中,探寻十年来龙泉青瓷的重振路径。

传承之路

龙泉青瓷既要“走得出深闺”,也要“跟得上时代”

始于1700多年前,于宋代达到顶峰;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写下浓重一笔;成为全球首个入选世界“人类非遗”的陶瓷类项目……龙泉人渴望,不乏世界级光环的青瓷,能够“走得出深闺”“跟得上时代”。

“龙泉人应该传递自己的文化。”国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朝兴说,有情感上的认同,才是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附加值的密码。

眼下,对“宋”的追寻,正成为“情感回归”的重要纽带。在距离市区50公里外的小梅镇大窑村,不久前启动的“亭后窑址”考古项目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在这片500平方米的区域里,考古专家正在尽力填补宋元明时期的青瓷发展脉络和技术传承的空白;近年来,《还原繁华——宋朝的龙泉》《“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等10余部理论成果及《千古大窑图》的先后亮相,更是坚定了龙泉人的文化自信:龙泉青瓷在宋韵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4年前,龙泉青瓷博物馆尝试举办了一场“龙泉青瓷回家展”,102件故宫博物院的龙泉青瓷藏品在这里连续展出3个月。不少经受岁月洗礼的瓷器第一次面向公众展出,参观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近年来,博物馆先后策划了“海丝之路·南海Ⅰ号龙泉青瓷归源展”“天府之路·四川遂宁龙泉青瓷归源展”。“一次次‘回归展’,唤醒了龙泉人的记忆,这更像是一种自豪感的回归。”龙泉青瓷博物馆副馆长刘莹说。

如果说,考古和展览是让非遗技艺从过去走到现在,那么世界青瓷大会、中国陶瓷艺术大展等本地文化盛会,则让青瓷从艺术走向了百姓生活。

自2007年起,龙泉就开始定期举办青瓷节庆活动,为这座常住人口近25万的小城聚集人气。在龙泉市文产文明中心文化产业科负责人徐芳琳看来,节庆能够把人与城紧密相连。她说,青瓷是从百姓的生活中来的,近些年的青瓷节尽可能地接地气,希望传递一种以青瓷为主线的现代化生活理念。

一方传统文化,总有磁石般的引力。目前,在青瓷领域,龙泉有5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47位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在龙泉青瓷烧制技艺项目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方面,有4位国家级传承人、10位省级传承人。这支年龄跨度从60后到90后的本土人才队伍,既是龙泉青瓷传承的生力军,又用自身的创造力滋养着一方土壤。

1985年出生的龙泉人叶芳,完成大学学业后毫不犹豫回到家乡。由她担任技术总监的东度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充分打开了青瓷的想象空间。在这里,既有从宋代窗棂上获取灵感的青瓷杯,还有青瓷马拉松奖牌、青瓷U盘、青瓷音乐盒……文化创意,守住了青瓷的“根”,更让千年非遗散发出青春气息。

今年9月15日,一块丽水职业技术学院龙泉分院的牌子,挂在了龙泉青瓷宝剑技师学院的门口,这所以培养专业青瓷人才出名的中职院校,将开启高职人才培养之路。

每年招收的180名新生将在这里接受专业化、标准化教育,并继续升入高职阶段深造。在青瓷宝剑技师学院执教13年的青瓷教研组组长崔现亮明显感觉到,青瓷专业从未如此火爆。

与此同时,龙泉的3所小学,也将青瓷科普列入非遗教育进校园的系列课程,让本地孩子从小浸润在青瓷传统文化之中。

龙泉青瓷产品

突围之路

传统产业“逆风飞翔”,需要一把创新之火、转型之火

上世纪50年代,龙泉国营瓷厂的第一把窑火,点燃了这座青瓷小城的激情。行走在这里,依然随处可见这样一句振奋人心的标语:不灭窑火。

传统产业转型,又需要怎样的一把火?“这把火的火候不易把握。”龙泉市科技局计划科科长徐华锋说,龙泉青瓷制作存在不少技术难点——比如温度,烧制过程中略有差异便可能导致瓷器变形、出现色差;再比如原料,龙泉各处矿点的原料成分不同,批量化生产的青瓷质量和颜色都有所差异……在讲求效率和产量的市场竞争中,这些传统难题俨然成为横亘在龙泉青瓷迈向产业化进程中的一座座高山。

令人欣喜的是,龙泉的手工艺人们延续着前辈“敢于试”“勇于闯”的品格,用现代化的创新手段,逐步寻求突破。

在龙泉青瓷产业园一期的归圆青瓷工作室里,85后龙泉人张浩展示了一台现代化的智慧窑炉。“这台窑炉很‘聪明’。提前设定温度曲线,它就能自动调节各个烧制时段的温度。”他轻触窑炉的智能控制面板,形容整个调节过程就像“操作电饭煲一样简单”,对于一个体量不大的工作室而言,烧制智慧化降低了人力成本。目前,龙泉市自主研发了智能梭式窑炉,并逐步推广。

原材料的困境,也在迷雾中拨见了光亮。眼下,龙泉已着手研发传统龙泉青瓷瓷土的标准化生产应用。通过建立本土原料理化数据库、优化原材料配方等方式,实现青瓷原料规模化稳定生产。“原材料的稳定,是提升成品率的‘密码’之一。”徐华锋告诉记者。

技术的突破也驱动着引才模式的创新。青创新政、青年创业家“专属厂房”、人才公寓等,成为采访中不断被提及的“热词”。“让每一个创业者能以最低的成本、最优的环境创业。”龙泉市青瓷宝剑产业局宣传推广科负责人周钇辰说,目前,主城区内已有青瓷宝剑苑、青瓷文创基地(大师园)、青瓷创客园、龙瓷国贸城等产业聚集区。

行走在龙泉市青瓷产业园园区内,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8090创业者成为入驻的主力军;宽敞的工业用房、便捷的生活条件、浓厚的青瓷文化氛围,吸引了104家企业入驻一期园区。一墙之隔的二期园区将在年底前投用,100余家青创企业将实现“拎包入住”。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传统企业也在“向内发力”。采访中我们发现,不少青瓷从业者不再仅仅专注于手工创作,他们的目标更为清晰,更加注重衔接市场。

穿梭在尚唐瓷艺的展厅里,你很难想象这是一家日用瓷企业:可乐杯、生肖杯、异型香炉着色清丽,梅子青、尚粉釉的配色不落窠臼。转攻日用瓷市场的8年内,创始人蒋小龙一直在寻找“既时尚又能展现老牌企业风采”的突破口。他让设计团队听取销售的建议,对接市场的需求再制定方案;年轻的消费群体也一扫日用瓷“老派、过时”的成见。

多方着力,传统产业正在“逆风飞翔”。龙泉市经济商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龙泉市剑瓷产业增加值4.61亿元,同比增长7.2%;1-7月剑瓷规上企业产值14972.08万元,同比增长6.53%。

一把把创新的窑火,正在这座小城延续。

龙泉青瓷博物馆

开放之路

加大步伐“走出去”,“跳出青瓷看青瓷”

龙泉青瓷,一直是中国沟通世界的使者。她见证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脉动;她也是中国最早的全球化商品之一……这条开放之路,延续至今。

“龙泉青瓷一直在尝试走出去。”龙泉市非遗中心负责人王剑伟记得,早在上世纪90年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毛正聪就曾带着个人作品赴日本、新加坡等地举办展览,收获赞誉。“办展览,是龙泉青瓷文化交流的桥梁。”他说,近年来龙泉策划了一系列高端品质巡展,加大“走出去”的力度。不管是漂洋过海的实体展,还是疫情下兴起的“云展览”,都打开了世界看龙泉的一扇窗。

近年来,龙泉青瓷走向了10多个国家几十个城市;3年前,龙泉青瓷原产地证书的启用,更是为青瓷产品提供了“中国原产”的身份证。

人们发现,国际舞台上出现了更多龙泉青瓷的身影——G20杭州峰会、APEC峰会、进博会的国宴用瓷和专属国礼;连续8次入选世界互联网大会;入驻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和西湖国宾馆……向外的道路,越走越宽。

“跳出青瓷看青瓷”,是采访中频繁听到的一句话。当下,龙泉青瓷正在走出国门,传统行业的理念也正在经历一场走出去。

随着杭州国家版本馆青瓷屏扇的“出圈”,制作者之一金逸瑞也受到了莫大启发。“一旦解决了尺寸限制的难题,也许能挖掘龙泉青瓷在现代建筑、室内装修方面的潜力。”在他的工作室里,一块青瓷板可以成为实用的壶承、精妙的小屏风,还可以用作砚屏。金逸瑞说:“传统的非遗产品,只有‘用起来’才能‘活起来’。”

传统销售模式、理念的革新加快了青瓷走出去的速度。近年来,龙泉抢抓电商发展机遇,以电商产业园集聚发展模式,探索形成具有山区特色的“电商+产业”振兴新模式。今年以来,在抖音、快手平台从事直播的龙泉青瓷商户已有近450家,从业人数1600余人,日均销售额达180余万元。

熹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四年前入驻直播市场以来,客户群范围已扩展至全国甚至海外,更重要的是,一场场讲解独到的青瓷文化直播,正在将被疫情冲散的消费群体和青瓷市场重新串接。“直播间不仅能让客户买到心仪产品,还能让他们读懂青瓷背后的故事。”95后创始人范含嫣说。

龙泉市剑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小程序“龙泉青瓷宝剑商城”,被称为“‘青瓷宝剑版’淘宝”,已有182家当地企业注册入驻。“自主研发、运营的销售平台,能获取完整的销售数据进行市场分析,针对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的推广方式。”该公司办公室副主任杨龙剑介绍,平台上线3年来,已实现销售额3.83亿元。

龙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雷蕾说:“龙泉青瓷穿越千年时光,把匠心雕刻进龙泉文化基因。推动剑瓷产业高质量发展,既要用极致匠心传承千年的技法和经验,也要以剑瓷品质带动传统产业的创新。让千年青瓷从容地站在新时代的起跑线上。”

结束采访前,我们还看到一座充满活力的“青瓷之城”——建设中的城市文化客厅,将在超过13万平方米的空间里,紧扣“绿”的主色调,向世界讲述龙泉青瓷的故事。

是的,在这座绿意绵延的小城,动人的青瓷故事由古及今,走向未来……

相关资讯

中国古典文化-玩物-文玩葫芦

文玩葫芦又叫手捻葫芦,顾名思义是在手中把玩,时间久了会变得十分润滑光亮,小巧玲珑十分可爱。同时也能按摩手上穴位,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葫芦谐音福禄,形体优美,色黄如金,寓意吉祥,赏玩者甚众,为大儒名家推崇,爱之弥厚,经多年把玩摩挲,日久天长,

中国汽车国企混改新突破:新股东强势赋能控股,奇瑞未来可期

作者|李安定(新华社高级记者 网上车市社长) 金超 (网上车市执行总编辑)1.国企混改新突破 奇瑞获得投资200亿元作为中国汽车国企所有制混改的新突破,一家民营投资机构——“青岛五道口”在奇瑞挂牌出让股权后,成功竞标,对奇瑞奇瑞控股和奇瑞股

7月广州白云机场出港航班量领跑中国内地千万级机场

飞友科技发布的《2021年7月民航运营报告》显示,广州白云机场出港航班量领跑中国内地千万级机场。数据显示,2021年7月,中国内地航线日均执行航班量约为12336班次,环比提升11%;受月底多地散发疫情影响,月度总体航班量相较2019年同期

生态美人文美科技美,来“盛装”白云机场体验中国之美

来源:广州日报秋风送爽,瓜果飘香。在国庆中秋来临之际,白云机场作为花城广州的重要窗口,投入上10万株花卉盆栽扮靓地标,营造喜庆、浓厚的节日氛围,吸引市民、旅客拍照打卡。鲜艳的国旗、五彩的灯笼,五羊的剪影、西关的花窗,玉兔、鲜花等具有代表元素

中国近视患者已超6亿,做了手术就能治愈?别再被“骗”了

据2021年《国人近视手术白皮书》发布的数据来看,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已超过6亿,其中高度近视患者,占比约9%。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近视大国,青少年近视率更是位居世界第一。由于学业的繁重,学生们每天长时间对着书本和各种电子设备;为了生活,你每天

中国近视患者人数达6亿!你的视力达标吗?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客户端北京6月6日电(记者 张尼)今天是全国爱眼日,我们国家是世界第一近视大国,青少年的“小眼镜”问题更为突出。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今天这个以爱护眼睛为主题的日子里,让我们都关爱一下自己的“心灵之窗”。

中国6亿人近视,你不会还觉得看绿色就能护眼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这是什么概念?就是走到大街上,迎面走来两个人,其中就有可能一个戴着眼镜。小时候打游戏看漫画,长大后刷手机玩电脑,辟谣君不禁提了提鼻子上的镜架:辛苦了,我的眼!今天是全国爱眼日,辟谣君特

中国6亿人近视你有戴眼镜的烦恼吗?

【中国6亿人近视 你有戴眼镜的烦恼吗?】今天是全国爱眼日。世界卫生组织此前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是世界第一近视大国。2019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0.2%。近年来,国家层面出台一系列举措,着力防治儿童青少年的近视

“近视危机”正在逼近6亿中国人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一10米外六亲不认,50米外雌雄不辨,100米外人畜不分。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尤其堪忧,近视率居世界第一。教育部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45

中国近视患者达4.5亿专家:对国家安全造成伤害

【中国近视患者达4.5亿 专家:对国家安全造成伤害】据悉,我国近视的总患病人数在4.5亿左右。2018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显示,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小学阶段从一年级的15.7%增长到六年级的59.0%。专家表示,视力损

友情链接

天天财经元宇宙中国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网站监控塔罗牌占卜网漯河新闻头条网广州新闻资讯网韩姓取名字大全净水器资讯网今日聊城陈氏陈姓宝宝起名天天基金行情网贵阳新闻头条网天秤座第一星座网手表腕表之家今日张家口南宁旅游网自行车之家杭州旅游网宁德时代A股陕西旅游网贵港新闻头条网釜山旅行网上海新闻资讯网长沙新闻资讯网老白干酒股票网丽江旅游网绍兴新闻头条网瑞士名表官网宜春今日新闻网湖南旅游网北京旅游资讯网河南旅游网保龄球初学网
丽水新闻头条网丽水市是全国文明城市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浙江省森林城市、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首批试点之一,丽水市区域内有瓯江、钱塘江、飞云江、椒江、闽江、赛江,被称为“六江之源”。
丽水新闻头条网 aede.cn©2022-2028版权所有